漫谈苏轼诗词的淑世精神_书画知识_邳州书画网_http://www.pzshw.com
 
首页    书画动态    展赛信息    名家展厅    收藏交流    民间艺术    合作机构    在线商城    书法展厅     书画论坛    注册    登陆
 
网站公告
· 关于《邳州书画网》
· 馆长致辞
· 网站目前处于调试阶段,图片资料陆续添加中
· 贺邳州书画网成功上线,网站建设中,敬请预
联系方式
展览交流:
  0516-86559555(展览事务)
  0516-86555586(收藏交流)
宋先生:13905222162
邮  箱:slz66666@163.com
客服QQ:2505904382
网  址:http://www.pzshw.com
地  址:江苏省邳州市瑞兴南路(涌金花苑西门)
最新文章
· 国画博大精深,从古至今分科就非常细致
· 绘画用纸,一般都是宣纸
· 墨是古代书画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
· 对联俗称对子。两条的字数一样多,上下文辞相呼应。故称“对子”
· 条幅窄于堂幅之直幅谓之“条幅”
· 册页就是把书画分成页数装裱成册子,称为“册页”
· 手卷就是把书画装裱成卷子,即书画横幅之长者
· 书画家把写的字或画的画,经过装裱后
· 在画的一部分或大部分,用直尺画墨线组成的画
· 指头画又称指画,指画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,是国传统绘画的一个旁支
· 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称为“白描”
· 赭红就是酱色,也叫浅绛山水
· 米点山水也可包括在水墨山水之内
· 水墨山水是指唐代大诗人王维奠定的基础
· 用墨笔勾轮廓线的叫骨法用笔
 
  当前位置:邳州书画网--书画知识
 
漫谈苏轼诗词的淑世精神

发布时间:2018-6-2  新闻类别:书画知识 点击次数:537

元丰初年徐州抗洪获胜之后,苏轼于彭城东门建黄楼镇水留念,其时黄楼成为徐州一景。他在送别徐州籍友人郑仅 ( 字彦能 ) 赴外地就职时,不无感慨地吟诗云:“楼成君已去,人事固多乖,他年君倦游,白首赋《归来》。登楼一长啸,使君安在哉 ! ”〔1〕 ( 《苏东坡全集·送郑户曹》 ) 这娓娓动听的话别之吟,从时间纵向上预言人事变迁,谓他年友人归返徐州,他当早已离去“古来豪杰地”。其后陈师道赋《黄楼》诗,有“更觉江山好,难忘父老思,只应千载后,览古胜当时”之句,则畅想古今演变,申明东坡热爱徐州江山美好,难忘父老思念深情,预料千载之后,人们来此低徊旧迹,定然意义深远、胜过当年。前贤之言确实含有耐人寻味的历史律动、人生哲理。

  苏轼知徐州虽岁月匆促,但对徐州结缘殊深。他于熙宁十年(1077)42岁时调离密州,改任徐州知州,四月到任。元丰二年(1079)三月改派湖州。临离徐州时,写过多篇诗词,抒发依依难舍之情。如《江城子·别徐州》云:“背归鸿,去吴中。回首彭城,清泗与淮通。欲寄相思千点泪,流不到,楚江东。”《减字木兰花·彭门留别》云:“玉觞无味,中有佳人千点泪。学道忘忧,一念还成不自由。”足见他对彭城的友好和风物,恋恋不舍,情深意挚。苏轼作为一州之长,并不高踞百姓之上,而与当地乡村父老结下深厚情缘,这在临别徐州所写的诗篇中亦有动人的反映。如《罢徐州往南京,马上走笔寄子由》 其一云:

    吏民莫扳援,歌声莫凄咽。吾生如寄耳,宁独为此别。

    别离随处有,悲恼缘爱结。而我本无恩,此涕谁为设。

  此言吏民攀援送行、离曲凄咽,东坡勉为开解,说人生如寄,随时有别,无须感伤。不过别离之苦,植根于关爱之深。以故今日难于分别,盖由于平日与徐州人士关系亲密。第二首写父老赶来送花敬酒,大家颂扬苏轼决策抗洪的政绩说:“前年无使君,鱼鳖化儿童。”苏轼幽默地婉言推谢说,洪水正是由我的穷命招来的:“穷人命分恶,所向招灾凶。水来非吾过,去亦非吾功。”这是说水灾出自天机,不要归因于个人功过。这说明苏轼态度谦谨和婉,也见出东坡和彭城结下了深浓的情缘。

    二

  苏轼在徐州,写过不少关怀民隐和注目农事的作品。如《起伏龙行》写当地旱情。元丰元年春旱严重,“东方久旱千里赤,三月行人口生土”。他听父老介绍城东石潭,与泗水相通,旧有以龙头求雨的习惯,乃撰成这首祈雨诗,体现忧旱盼雨的心情。恰巧为时不久天降大雨。为此,他亲到石潭谢雨,沿途视察风土民情,写了一组《浣溪沙》谢雨词,这是中国词史上最早出现的农村组词。用词体系统地描写农民生活前所未有。东坡首次从自己身历目睹的角度,真切地描绘了一幅幅农村生活图景,反映了农民勤苦的耕织活动和淳朴的农家习俗,其中写到“黄童”、“白叟”、“络丝娘”、“采桑姑”、卖瓜人等。对农村生活观察很为细腻,对农民甘苦心境体味相当深入。特别可贵的是,作为封建时代的一位太守,他不以高人一等的官僚自视,而特意爽畅自白:“使君原是此中人。”这种自立于平民行列的意识,体现了中华文化“民胞物与”的优良传统。

  苏轼就任徐州这年,天公不作美,继春旱之后,又逢秋涝。当时河南澶州曹村黄河大堤决口,八月间汹涌的洪水冲击到徐州城下,苏轼组织筑堤抗洪,“庐于城上,过家不入”,使彭城转危为安,取得了抗洪的胜利。其《九日黄楼作》一诗,就记述了当日的情景: [FS:PAGE]

  去年重阳不可说,南城夜半千沤发。水穿城下作雷鸣,泥满城关飞雨滑。

  黄花白酒无人问,日暮归来洗靴袜。岂知还复有今年,把酒对花容一呷。

  此诗对当日洪灾的危急和抗洪胜利后的欣慰,作了如实回顾描述,表现出诗人急民之急、乐民之乐的可贵情。友人郭祥正当时即很钦服东坡徐州抗洪的业绩,他在《徐州黄楼歌寄苏子瞻》诗中,曾有“黄河西来骇奔流,顷刻十丈平城头。……河还故道万家喜,匪公何以全吾州”之句。足见此举关系全城安危。

  苏轼在徐州所写的《石炭》诗,也颇引人注目。诗序言“彭城旧无石炭,元丰元年十二月,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、白土镇之北。”这篇长篇纪实诗,先陈述城镇居民寒冬缺柴的困难:“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,城中居民风裂遗,湿薪半束抱衾,日暮敲门无处换。”继写发现开掘煤矿成功后群众欢欣鼓舞的场面:

  岂料山中有遗宝,磊落如万车炭。流膏迸液无人知,万人鼓舞千人看。

  末言此矿质地优良、储量丰富,今后不必伐木烧炭,不愁炼钢无煤。全诗体现了苏轼对开发地方资源、发展社会生产的关心。古代不乏关注民隐的农事诗,但将开发矿藏的题材摄入诗歌,这在古代诗史上还是十分罕见的。苏轼在杭、密、徐三州任地方官时期,正是“奋厉有当世志”,济时淑世锐气旺盛的时期,虽然这时“水旱行十年,饥疫遍九土”〔1〕 ( 《苏东坡全集·答郡中同 僚贺雨》 ) ,所面临的天时比较严峻,政治上与变法派又有不同见解,但他还是直面现实,力求为地方为百姓多作实事,披览其此时期的作品, 确可看出他扎实地履行《徐州谢上表》的表态:“信道直前,曾无坎井之避;立朝寡助,谁为先后之容。”

    三

  苏轼在徐州的立身处世和交游,也表现出如许令人赞佩的风范,他身居州署,却结交不少清贫文友。如他与云龙山隐士张天骥交往,为他作《放鹤亭记》,着力赞其清雅出尘之姿,倾服他能冲破膜拜势利的庸俗世态,而荡起一股高洁爽畅的清风。据邵博《邵氏闻见后录》载,当时有人曾说:“山人张天骥者,一无知村夫耳 ! ”不值得苏轼专为他作《放鹤亭记》。可是苏轼却不如此势利眼,瞧不起山里人,相反他厌恶那种专攀高枝的庸俗世风。当年钱塘有一位处士王复,精于医术,专力助人,“不志于利”,曾筑亭候潮门外,苏轼为之取名“种德亭”,并从徐州特作《种德亭》诗寄赠。诗中赞扬说:

  小圃傍城郭,闭门芝术香。名随市人隐,德与佳木长。

  所活不可数,相逢旋相忘。但喜宾客来,置酒花满堂。

  苏公对主人助人为乐、医德高尚、不计回报的品行推崇备至。苏轼在徐州还结交了一位清贫教师舒焕,并躬临其家拜访,写有《雨中过舒教授》诗,诗记其居处清寒洁净:“疏疏帘外竹,浏浏竹间雨。窗扉静无尘,几砚寒生雾。”赞其为人寡欲轻利,随缘自得:“美人乐幽独,有得缘无慕。”并谓与其人交往,接触这种环境氛围,可以净化心灵:“客来淡无有,洒扫凉冠履。浓茗洗积昏,妙香净浮虑。”俨然以亲炙陶靖节似的风情而自感爽快。

  苏轼对于下属和晚辈,时有酬唱,也坦诚相待,倾谈肺腑。如胡掾公达,是苏轼官凤翔时同事胡允文之子,当时公达年尚幼小。如今苏轼知徐州公达为徐州狱吏,不幸胡允文病故,公达辞职离徐奔丧,苏轼写《送胡掾》诗送行。全诗除开端感叹人生飘忽流年易逝之外,文墨着意激励对方发愤自强,承传良好家风,不求虚名,重视品节。有“节义古所重,艰危方自兹。他年著清德,仍复畏人知”之句,对晚辈殷殷期望之情溢于言表。友人张恕 ( 字忠甫 ) 名其书舍曰“益斋”,苏轼为此赋赠《张寺丞益斋》一首,全篇即题发挥,启迪治学修德门径,曰:“吾闻诸夫子,求益非速成。譬如远行客,日夜事征行。……为学务日益,此言当自程。为道贵日损,此理在既盈。”“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”,语出《老子》,东坡化用其意,希望对方治学奋进,重在真积力久;修己节欲,贵在知足常乐。全诗明理见意,语重心长。 [FS:PAGE]

  当时滕县隶属于徐州,一次苏轼游赏滕县时氏西园,赋有《滕县时同年西园》诗。西园诗在咏唱园林妙景的同时,即题引申,借物寓理,倡导“种德”、“重义”,以德操崇高为人生的重要追求,晓谕人们放眼未来。诗云:

  人皆种榆柳,坐待十亩阴。我独种松柏,守此一片心。

  君看闾里间,盛衰日。种木不种德,聚散如飞禽。

  老时吾不识,用意一何深。知人得数士,重义忘千金。

  西园手所开,珍木来千岑。养此霜雪根,迟彼鸾凤吟。

  诗人以比兴借喻呼吁人们要坚守松柏情操,树立种德志趣,结交重义友好,迎接鸾凤栖迟。有精心的栽植,自会有理想的收获。这诗体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高尚的追求。有些佳句,可以视为人生格言,正如末联所云:“我作西园诗,以为里人箴。”

  苏轼在当时,不仅是州官,且享有文坛盟主的声誉和地位。但他决不以此故步自封、傲视他人,而是乐于不倦地奖掖后进,陶钧人才。葛立方《韵语阳秋》云:“东坡喜奖与后进,有一言之善则极口褒赏,使其闻于世而后已。”以是不少文学名家蒙其识拔,出自苏门。宋代婉约词的代表作家秦观 ( 字少游,一字太虚 ) ,就是在徐州与苏轼相识而结为终生挚交的。秦观小于东坡12岁,为人“强志盛气,好大而见奇”〔2〕 ( 《宋史·秦观传》 ) ,对苏轼仰慕至极。苏轼也早在友人孙觉 ( 字莘老 ) 处读到少游作品。苏轼官任屡迁,少游忙于准备应举,两人无缘相晤。直到熙宁十年秋后,秦观才于入京应举前抽暇到徐州拜谒苏轼。两人十分投契。秦观《别子瞻》诗,有“人生异趣各有求,系风捕影只怀忧。我独不愿万户侯,惟愿一识苏徐州”之句。他化用李白文中名言,将结识苏轼视为高雅追求。苏轼当即写了赠和诗《次韵秦观秀才见赠,秦与孙莘老、李公择甚熟,将入京应举》。诗中有句云:

    故人坐上见君文,谓是古人吁莫测。新诗说尽万物情,硬黄小字临黄庭。

  江湖放浪久全真,忽然一鸣惊倒人。纵横所值无不可,知君不怕新书新。诗中着意赞赏少游诗文的表现力,书法的硬功夫,人格的真纯风姿,文才的创新精神,给予这位青年后学以热情的鼓励,殷切的期望。次年即元丰元年,秦观应进士第,不幸名落孙山,苏轼特为写了《次韵参寥师寄秦太虚三绝句》给予慰勉。其一云:

  秦郎文字固超然,汉武凭虚意欲仙。底事秋来不得解 ? 定中试与问诸天。这里点化司马相如赋作激动汉武掌故,盛赞少游诗赋超群,同时点明中第与否事关机遇,不必介意。三首绝句表达了东坡不平、开解和激励的复杂情怀。不久苏轼收到秦观应命写成的纪念抗洪胜利的《黄楼赋》,苏轼又立马“作诗为谢”〔1〕 ( 《苏东坡全集·太虚以黄楼赋见寄作诗为谢》 ) 。苏轼与秦观在徐州的交游酬唱,体现了苏轼精心培植后进的优良风范,也是徐州历史上值得称道的一桩文林佳话。

   苏轼在徐州虽仅有两年,却留下了令人铭记的政绩,创作了150余首诗歌和不少著名词章。披览这些作品,使人感到字里行间拂动着真诚的淑世精神。宋代文化精英很重视匡世忧民、磨砺品节,范仲淹、欧阳修等倡扬在前,东坡师承前辈风范,作为又一代文宗弘扬了这一传统,推演到新的境域。仅从徐州时期的吟咏来看,淳厚的地方情缘,关注民生民隐的襟抱,雅洁的处世修己气宇,这几方面的情思和意蕴特别触人心目。东坡出仕前期,辗转任职州府,可以说行经一方,系念一方;为官一地,为民兴利;交游修己,倡扬正气。这些都自然地流露于笔端,从中体现出可贵的淑世精神,而这正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闪光点,是值得记取和弘扬的。 [FS:PAGE]

  

百步洪二首并叙

作者:苏轼 年代:宋代

(一)

长洪斗落生跳波,轻舟南下如投梭。

水师绝叫凫雁起,乱石一线争磋磨。

有如兔走鹰隼落,骏马下注千丈坡。

断弦离柱箭脱手,飞电过隙珠翻荷。

四山眩转风掠耳,但见流沫生千涡。

崄中得乐虽一快,何意水伯夸秋河。

我生乘化日夜逝,坐觉一念逾新罗。

纷纷争夺醉梦里,岂信荆棘埋铜驼。

觉来俯仰失千劫,回视此水殊委蛇。

君看岸边苍石上,古来篙眼如蜂窠。

但应此心无所住,造物虽驶如吾何。

回船上马各归去,多言譊譊师所呵。

(二)

佳人未肯回秋波,幼舆欲语防飞梭。

轻舟弄水买一笑,醉中荡桨肩相摩。

不学长安闾里侠,貂裘夜走燕脂坡。

独将诗句拟鲍、谢,涉江共采秋江荷。

不知诗中道何语,但觉两颊生微涡。

我时羽服黄楼上,坐见织女初斜河。

归来笛声满山谷,明月正照金叵罗。

奈何舍我入尘土,扰扰毛群欺卧驼。

不念空斋老病叟,退食谁与同委蛇。

时来洪上看遗迹,忍见屐齿青苔窠。

诗成不觉双泪下,悲吟相对惟羊、何。

欲遣佳人寄锦字,夜寒手冷无人呵。

马上走笔寄子由四首

作者:苏轼 年代:北宋

(一)

吏民莫扳援,歌管莫凄咽。

吾生如寄耳,宁独为此别。

别离随处有,悲恼缘爱结。

而我本无恩,此涕谁为设。

纷纷等儿戏,鞭镫遭割截。

道边双石人,几见太守发。

有知当解笑,抚掌冠缨绝。

(二)

父老何自来,花枝袅长红。

洗盏拜马前,请寿使君公。

前年无使君,鱼鳖化儿童。

举鞭谢父老,正坐使君穷。

穷人命分恶,所向招灾凶。

水来非吾过,去亦非吾功。

(三)

古汴从西来,迎我向南京。

东流入淮泗,送我东南行。

暂别复还见,依然有余情。

春雨涨微波,一夜到彭城。

过我黄楼下,朱栏照飞甍。

可怜洪上石,谁听月中声。

(四)

前年过南京,麦老樱桃熟。

今来旧游处,樱麦半黄绿。

岁月如宿昔,人事几反复。

青衫老从事,坐稳生髀肉。

联翩阅三守,迎送如转毂。

归耕何时决,田舍我已卜

徐州诗词

千古兴亡争战地,莫将蕞尔视徐州。

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

作者:苏轼 年代:宋代

云龙山下试春衣,放鹤亭前送落晖。

一色杏花三十里,新郎君去马如飞。

月夜与客饮杏花下

作者:苏轼 年代:宋代

杏花飞帘散余春,明月入户寻幽人。

褰衣步月踏花影,炯如流水涵青苹。

花间置酒清香发,争挽长条落香雪。

山城酒薄不堪饮,劝君且吸杯中月。

洞箫声断月明中,惟忧月落酒杯空。

明朝卷地春风恶,但见绿叶栖残红。

[FS:PAGE]

访张山人得山中字二首

作者:苏轼 年代:宋代

(一)

万木锁云龙,天留与戴公。

路迷山向背,人在瀼西东。

荠麦余春雪,樱桃落晚风。

入城都不记,归路醉眠中。

(二)

鱼龙随水落,猿鹤喜君还。

旧隐丘墟外,新堂紫翠间。

野麋驯杖履,幽桂出榛菅。

洒扫门前路,山公亦爱山。

题云龙草堂石磬

作者:苏轼 年代:宋代

折为督邮腰,悬作山人室。

殊非濮上音,信是泗滨石。

登云龙山

作者:苏轼 年代:宋代

醉中走上黄茅冈,满冈乱石如群羊。

冈头醉倒石作床。仰看白云天茫茫,

歌声落谷秋风长。路人举首东南望,

拍手大笑使君狂。

送郑户曹

作者:苏轼 年代:宋代

水绕彭祖楼,山围戏马台。

古来豪杰地,千载有余哀。

隆准飞上天,重瞳亦成灰。

白门下吕布,大星陨临准。

尚想刘德舆,置酒此徘徊。

尔来苦寂寞,废圃多苍苔

十月十五日观月 黄楼席上次韵

作者:苏轼 年代:宋代

中秋天气未应殊,不用红纱照尘隅。

山上白去横匹素,水中明月卧浮图。

未成短棹还三峡,已约轻舟泛五湖。

为问登临好风景,明年还忆使君无?

太虚以黄楼赋见寄作诗为谢

作者:苏轼 年代:宋代

我在黄楼上,欲作黄楼诗。忽得故人书,中有黄楼词。黄楼高十丈,下建五丈旗。楚山以为城,泗水以为池。我诗无杰句,万景骄莫随。夫子独何妙,雨雹散雷椎。雄辞杂今古,中有屈宋姿,南山多磬石,清滑如流脂。朱蜡为摹刻,细妙分毫厘,佳处未易识,当有来者知。

石炭并引

作者:苏轼 年代:宋代

彭城旧无石炭,元丰元年十二月,始遣人访获取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,以冶铁作兵,犀利胜常云。

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,城中居民风裂骭。湿薪半束抱衾裯,日暮敲门无处换。岂料山中有遗宝,磊落如 万车炭。流膏迸液无人知,阵阵腥风自吹散。根苗一发浩无际,万人鼓舞千人看。投泥泼水愈光明,烁玉流金见精悍。南山栗林渐可息,北山顽矿何劳锻。为君铸作百炼刀,要斩长鲸为万段。

永遇乐

作者:苏轼 年代:宋代

明月如霜,好风如水,清凉无限。曲港跳鱼,圆荷泻露,寂寞无人见。紞如三鼓,铿然一叶,黯黯梦云惊断。夜茫茫,重寻无处,觉来小园行遍。

游桓山,会者十人,以“春水满四泽,夏云多奇峰”为韵,得泽字

作者:苏轼 年代:宋代

东郊欲寻春,未见莺花迹。春风在流水,凫雁先拍拍。孤帆信溶漾,弄此半篙碧。舣舟桓山下,长啸理轻策。弹琴石室中,幽响清磔磔。吊彼泉下人,野火失枯腊。悟此人间世,何者为真宅。暮回百步洪,散坐洪上石。愧我非王襄,子渊肯见客。临流吹洞箫,水月照边璧。此欢真不朽,回首岁月隔。想象斜川游,作诗继彭泽。

桓魋墓诗

作者:苏轼 年代:宋代

(一)

侧手区区岂易遮,奔流一瞬卷千家。

共疑智伯初围赵,犹有张汤欲漕斜。

已坐迂疏来此地,分将劳苦送生涯。 [FS:PAGE]

使君下策真堪笑,隐隐惊雷响踏车。

(二)

茫茫清泗绕孤岑,归路相将得暂临。

试著芒鞋穿荦确,更然松炬照幽深。

纵令司马能镵石,奈有中郎解摸金。

强写苍崖留岁月,他年谁识此时心。

浣溪沙

作者:苏轼 年代:宋

(一)

照日深红暖见鱼,连溪绿暗晚藏乌,黄童白叟聚睢盱。

麋鹿逢人虽未惯,猿猱闻鼓不须呼,归来说与采桑姑。

(二)

旋抹红妆看使君,三三五五棘篱门,相挨踏破茜罗裙。

老幼扶携收麦社,乌鸢翔舞赛神村,道逢醉叟卧黄昏。

(三)

麻叶层层苘叶光,谁家煮茧一村香,隔篱娇语络丝娘。

垂白杖藜抬醉眼,捋青捣麨软饥肠,问言豆叶几时黄。

(四)

簌簌衣巾落枣花,村南村北响缲车,牛衣古柳卖黄瓜。

酒困路长惟欲睡,日高人渴漫思茶,敲门试问野人家。

(五)

软草平莎过雨新,轻沙走马路无尘,何时收拾耦耕身?

日暖桑麻光似泼,风来蒿艾气如薰,使君元是此中人。

江城子·别徐州

作者:苏轼 年代:宋代

涯流落思无穷,既相逢,却匆匆。携手佳人,和泪折残红。为问东风馀几许?春纵在,与谁同!

隋堤三月水溶溶。背归鸿,去吴中。回首彭城,清泗与淮通。欲寄相思千点泪,流不到,楚江东。

与子由宿逍遥堂二绝句

作者:苏轼 年代:宋代

(一)

别期渐近不堪闻,风雨萧萧已断魂。

犹胜相逢不相识,形容变尽语音存。

(二)

但令朱雀长金花,此别还同一转车。

五百年间谁复在?会看铜狄两咨嗟。

永遇乐(苏轼)

彭城夜宿燕子楼,梦盼盼,因作此词。

明月如霜,好风如水,清景无限。曲港跳鱼,圆荷泻露,寂寞无人见。 d ǎ n (音)如三鼓,铿然一叶,黯黯梦云惊断。夜茫茫,重寻无处,觉来小园行遍。 天涯倦客,山中归路,望断故园心眼。燕子楼空,佳人何在?空锁楼中燕。古今如梦,何曾梦觉,但有旧欢新怨。异时对、黄楼夜景,为余浩叹。

 


 
发表评论】【打印新闻】【关闭窗口  
最新书画知识
  · 国画博大精深,从古至今分科就非常细致 [2024/1/15]
  · 绘画用纸,一般都是宣纸 [2024/1/15]
  · 条幅窄于堂幅之直幅谓之“条幅” [2023/12/15]
  · 手卷就是把书画装裱成卷子,即书画横幅之长者 [2023/11/23]
  · 书画家把写的字或画的画,经过装裱后 [2023/11/23]
  · 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称为“白描” [2023/10/9]
  · 米点山水也可包括在水墨山水之内 [2023/9/20]
  · 用墨笔勾轮廓线的叫骨法用笔 [2023/8/11]
  · 书画各部位名称 [2023/7/20]
  · 落款时间(农历)雅称 [2023/6/3]
  · 上款客套语或敬词 [2023/5/13]
  · 画上尽量不要写打油诗 [2023/4/12]
  · 上落款不能盖印,印比字大不可以 [2023/3/9]
  · 落款要竖写,可写两行,也可一行只写作者姓名 [2023/2/22]
  · 字画平时应安放在较高的橱顶上,通风条件要好 [2023/1/4]

 
友情链接 | 新闻中心 | 网站地图 | 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
邳州书画网关键字: 邳州书画网 - 邳州书画 - 邳州书画门户网站 - 邳州书法 -
Copyright © 2012-2013 邳州市书画艺术交流中心——三乐斋美术馆 All Rights Reserved.
手  机:13905222162 地  址:江苏省邳州市瑞兴南路(涌金花苑西门)
你是第1738313位访客    建议使用1024×768以上分辨率,IE6.0以上浏览器     技术支持:邳州慧网